2009年的文章:
徐明天
经济危机的表现是企业倒闭,失业增加,财富缩水,民众生活不堪。
这一轮经济危机因美国次贷引起。美国是以消费拉动经济,只要你想消费,你就可以去买东西,银行给你贷款,你还可以刷卡消费。美国人大多是负债消费。但这一次玩得有点大。有一些美国人以其能力根本不可能住别墅,但银行就给他们提供假证明材料,贷款让他们买别墅,因为买得多了,美国房价就高了,经济一片繁荣。但很多购房者逐渐无法还贷,这类人多起来,银行坏帐就多了。坏帐多了后,银行就要收债,一些人被赶出了别墅,变成了无家可归者。银行也收紧了信贷,不再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,企业的危机也来了。由于贷不到款,美国人的消费也受到了限制,消费下降,让美国民众感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,过去他们住别墅,现在变成了无家可归者,美国人受不了了。这就是美国的经济危机。
美国银行在向美国人提供次贷时,把次贷又弄成了金融衍生品,向全世界的银行和投资者出售债券,回报率很高,很多人购买,现在次贷危机爆发,这些债券也就成了一堆废纸,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就延烧到了全世界。美国的消费下降,不但拖累了美国的企业,比如通用汽车就要倒闭,还影响到了中国、日本、德国等以出口为主的国家的经济。这就是全世界的经济危机。
我讲中国的经济危机可能到明年底才会发生,是基于如理由:
一、中国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。
中国由于金融自成体系,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,并且中国政府手里有钱,还买了美国大量国债。危机的影响就是出口企业的订单下降,出口减少,一些出口企业大幅度裁人。
这轮危机,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,中国受冲击最小,并且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,可以借这轮危机获取更大利益。
当然,中国也应该抵消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,通过扩大内需继续保持经济的增长。中国有13亿人口,从人口角度讲是全世界4分之1的市场,如果启动内需,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是巨大的。
但是中国在拉动内需时,并没有对症下药。中国本来就已经是生产过剩,拉动内需应将资金投在消费上。而我们的4万亿投资基本建设上。这样做对GDP拉动最明显,也最直接,因为钱花出去就变成了GDP,另外这些投资对国外资本有好处,可以救外国的经济,因为可以进口成套设备装备等。但这些投资对拉动内需并没有多少影响。因为除了劳工收入外,消费者并没有收入增长。另外4万亿投出去,建了很多项目,变成了一堆钢铁水泥,能不能产生效益是一个大问题,即使是生产出产品,对本来就已经过剩的产能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本来,4万亿应该直接投到消费者手中。因为中国人应该说还是很穷的,如果每个人领到国家几千块钱的消费券,就因经济危机而突然幸福起来,用这些钱去买消费品,中国的企业就加班加点地开工生产,大量劳动力也就就业了,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,带动就业,中国经济可能进入良性循环。
但是现在4万亿投入了生产建设,并不能拉动国内消费。
这里请大家注意的是,4万亿投资虽然说是国家的钱,但大多是从银行出来的,国家要通过税收来归还银行这部分钱。
二、政府高消费受到影响才是中国的经济危机。
中国老百姓对经济危机的感受并不像美国人那么严重。因为中国人本来就很穷,并没有美国人从住别墅变成了无家可归者那种强烈感受。但中国各地政府却可能会受到很大影响。因为中国各地政府是高消费的政府,据称中国2008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9万亿,按13亿人口计算,每人缴税将近7000元。一个西部的农民,一年的收入可能没有7000元。
了 2008年两会期间,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就曾质问“9万亿到哪里去了?”他算了一笔帐:2007年中国税收是4万9000亿元左右,行政收费大概1万6600多亿元,国土资源部土地出让、矿产权拍卖达到1万3000亿元,土地收入大概是1万2000亿元,烟草公司上交2000多亿元的利润,再加上卖彩票的收入,估计全部收入在9万亿元以上,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36%。
深圳税收更高。国税地税相加大概是2800亿元,按1000万人口算,每人2万8千元。比一个打工仔一年的收入高。
尽管中国政府一再讲中国的税收不高,相当于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,但中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基本没有,远远比不上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。
那么这些钱花到哪里去了呢?大多被政府高消费了。
比如尽管是经济危机,广东高院的一个考察团到国外转了一圈,13天每人花了8万元。据知情者说,如果是一般的旅游,这个团的消费应该是每人3万元以下。
经济危机会使财政税收下降,特别是2008年起,房地产降温,卖地可是地方政府最大的一笔财政收入。如果土地卖不出去了,这对地方政府是大的打击。这就是地方政府抗拒中央挺房市的原因所在。房地产的结还系在银行那里,因为银行都有很多房地产贷款,房地产不行,也可能收不回来。
但是地方政府是绝不会过苦日子的,也不会减人让干部们下岗。为了养活这个庞大的政府,那就多向企业收税吧。
从时间点上来说,各地政府眼下还有点卖地的积蓄花着,到明年下半年可能就没有了,企业倒霉的时刻就来到了。企业的危机,也就是中国经济的危机。
目前,已经有很多中小企业关门倒闭,逐渐的出口订单又有所恢复,但税收的加重将是一场灾难。做企业的都知道,中国企业税收重,如果不想办法变通避点税,能够活下来的企业不多。现在政府一逼,把避税的路子一堵,企业就是一个死。企业死了,失业就来了,经济也就死了。严税的信息已经有了,有内地传来消息,有的地方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经列入税务重点监管对象,每一个企业都不放过。
本来经济危机,政府应该对企业减税,共度难关。但中国政府不愿意把消费券发给民众,也不会放弃企业的利益。
说起来也难,中国政府也太庞大了,这么多人要养,还要高消费,怎么养得起。
因此,中国要彻底消除经济危机,就是政府要真正落实喊了多少遍的精减机构,如果政府缩减3分之1的支出,就是3万亿,数目巨大。
http://blog.soufun.com/21501720/3758031/articledetail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