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教及勞工效率待改進
世界經濟論壇《2010至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》顯示,大馬排名連續3年走跌,從去年的第24位下跌至26位,但評分卻較前期的4.87微增至4.88,表現遠遜於瑞士洛桑國際管理與發展研究院於5月中公佈的《2010年世界競爭力報告》的全球第10名。
報告指出,政府仍有許多需要改進區域,特別是高等教育和培訓(第49位)、機構(第43位)、技術準備度(第40位)和勞工市場效率(第35位)等導致大馬排名連續3年下滑的環節。
他國競爭力增速比大馬快
大馬評估機構經濟學家方竅玲指出,雖然大馬排名下滑,但整體分數卻不跌反起,顯示他國競爭力增速比大馬為快,而人力資源、勞工品質、機構官僚主義等問題遲遲未獲解決, 短期將令人對大馬競爭力前景感到憂慮。
“政府大藍圖經常透過開放政策,或成立首相署利商特工隊(PEMUDAH) 等機構來監督政府機構效率的方案,積極提昇經濟競爭力,但重點在於相關政策是否小心和有效的獲得落實。”
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嚴重
她認為,所有的國家都儘量維持或提昇自身競爭力水平,而大馬欲維持其誘人投資地點位置,更高的競爭力是提昇遊戲層次的必要因素, 因此政府需提供整體國家政策方向,並給予私人企業空間達到設定目標。
“為有效扮演好自身角色,政府應專注在減少管理障礙,以及推廣有效的政府開銷。”
資深經濟學家白文春表示,大馬競爭力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,自亞洲金融風暴後,大馬在吸引外資表現持續不振,主要是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嚴重,促使外資屢過家門而不入。
“ 政府在過去數年已不斷釋出糖果來吸引外資, 以及提振國內投資, 但礙於許多政策難獲得良好執行,實際效果依然不甚理想,而人力資源持續外流,以及機構辦事效率低等情況,更令情況雪上加霜。”
他認為, 大馬的人力資源問題並未出現改善,且不斷流失帶動經濟成長的技術人才。報告指出,目前大馬有約35萬名國民在海外工作,其中半數以上擁有高等教育學歷,相反國內80%以上勞動力只擁有大馬教育中學文憑水平的學歷。”
“雖然政府寄望透過新經濟政策,強化大馬的競爭力和吸資能力,但整體競爭力能否在短期內反彈, 仍胥視政府在政策執行上的努力,甚至是人力資源的培訓結果。”
須持續提昇商業服務系統
另一位經濟學家認為, 雖然大馬競爭力有所提昇, 但其他國家一直努力自我提昇,在大馬經商還是比其他國家來得困難, 特別是設立和撤銷公司。因此,大馬必須持續提昇商業服務系統、通過高素質投資鞏固經濟、加強中小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、終身學習與培訓熟練工人及通過創新文化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。
“ 全球金融危機後, 外國直接投資(FDI) 形態已出現明顯的改變, 而且情況在中短期內料持續加劇, 發展中國家作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及目的地的相對比重,預料會愈加明顯。”
他補充,隨著全球投資者開始從大規模市場轉向低成本市場,類似大馬的小經濟體需撤銷所有的成本門檻,為投資者提供投資和創造高薪工作的理由。
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大會(UNCTD)數據顯示,200 9 年流入大馬的外國直接投資猛挫81.13% 至13億8千100萬美元(約馬幣44億1千920萬令吉) ,比較2008年流入的外國直接投資為73億1千800萬美元( 約馬幣234億1千760萬令吉)。

http://biz.sinchew-i.com/node/38634